很多人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我指的是谁,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于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笔下。
2、当时,王安石接到朝廷的旨令,离开定居的南京,北上进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在路上才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
3、赏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这样评析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诗:“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4、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
5、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
6、对此,诗人感到欣喜。
7、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
8、‘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
9、”--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10、“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2、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
13、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14、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
15、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
16、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
17、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
18、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9、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
20、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
21、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
22、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23、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
24、“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25、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26、王安石《泊船瓜洲》泊船瓜洲。
本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我指的是谁(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