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网

评价长安马自达3及其配置如何?

导读 很多人对评价长安马自达3及其配置如何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自推出以来,马自达在全球市场非常成功,它

很多人对评价长安马自达3及其配置如何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情况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

自推出以来,马自达在全球市场非常成功,它是马自达历史上最快的车型,销量超过100万辆。

3.模型背景-兄弟模型

mazda3

马自达3的研发是在马自达完全归福特所有,福特福克斯和沃尔沃S40采用相同平台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三款车的底盘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各自的对比,当然还有它们不同的造型和内饰。国产马自达3是和兄弟福克斯在长安福特工厂生产的,所以它的后铭牌上写着“长安马自达”。

马在设计上的主要想象市场是欧洲。2003年推出时,获得了欧洲年度车第二名(日系车第一名),可见欧洲人对它的评价也很高。

4.模型背景-马自达家族

mazda3

马自达6

虽然是在长安福特的工厂生产,但是马3是带有马自达标志的重要主力车型,所以它的销售将由一汽来处理,也就是说,它将和它的“老大哥”马自达6站在同一把保护伞之下。

这体现了马自达对华营销策略的一致性,对马自达品牌也有好处。

5.关于停产和销售网络

就在长安福特工厂投产几个月后,马自达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被迫停产,持续了半年。这种事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发生过,对马3的大量买家和准买家造成了很大的信心打击。到2007年初复工复产时,很多消费者已经在犹豫是否再次向马3经销商支付首付。最新消息是,从2007年底开始,马自达3的销售权将从目前的一汽马自达网转移到新成立的长安马自达网,届时消费者可能要重新适应。

应该说,马自达在日系品牌中更具个性和活力。在欧美,开马自达的人也比较有品位。在国内,马自达3的“父母”——长安福特马自达和一汽马自达都是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公司。不管他们以后的归属如何变化,售后服务还是有保障的。

6.车身形状-前部、中部和后部

从正面看马3,有家族的影子。当然,V型水箱格栅线与马6相同。这是一张亲切但充满活力的前脸。

该车的轮廓属于“短而精”的类型,前部比例正常,但后部比例明显偏矮,这使得它类似于一辆掀背车。C柱倒角窗设计有点像宝马。事实上,今天马自达的很多元素都像宝马,这只是其中之一。

仔细看看汽车的后部。后保险杠突出很多,这是很少见的设计。原因是它的后备厢应该保持较短的形状,但车底需要容纳备胎、消声器等零件,所以不得不加长。

7.跑车的尾部

mazda3

马自达RX-8

这是《战马3》的精彩部分,厚重的后备箱,黑色背景下隐藏着一盏圆形的灯,保险杠底部还有一个黑色的整流器。跑车的氛围很浓郁。看——。哦,太像同厂旗舰跑车RX-8了。下图为RX-8的后部。不是很像吗?

8.汽车整体设计

手动版黑色内饰

自动版浅内饰

看马车。马3的车厢里不乏气派。手动挡的顶配版本为全黑车厢,座椅、方向盘、变速杆均采用真皮包裹,仪表盘、中控台采用塑料材质。几个圆形的设计元素,——仪表、空调出风口、音响喇叭和中控台旋钮,给笔直的车厢线条增添了一份活泼感。

全黑内饰虽然酷,但可能不适合一般中国人的口味。幸运的是,马3还提供了浅色内饰版本(如下图),搭配浅黄色仪表盘、门墙板和真皮座椅,饰以红木装饰。

海外版马自达3只有黑色和灰色内饰,这款米色内饰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只有国产马自达3手动变速箱车型的顶配版本采用了原装全黑内饰。但说实话,灯光内饰与马自达3本身的性格和车厢的设计风格有点不成比例。黑色方向盘、仪表盘和中控台等米色部分对比有点过大,既不豪华也不运动,精致感无法凸显。此外,座椅、地毯、门板等。它们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部分,都是浅色的,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太理想的。

长谈之后,这是一个厂商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喜好”的问题。其实买车不应该被别人跟着。如果你选择马自达3这样的车,你应该知道如何欣赏全黑的内饰。

9.驾驶区

仔细看看驾驶区。方向盘为标准三辐式,39点的握手位置非常舒适。还有模式选择、音量控制和方便实用的左音频静音开关。喇叭位于方向盘中央,按下

起来轻便。中控台的按钮设计得很漂亮,排列也非常整洁,这台手动豪华型配置了原车6碟CD音响以及自动恒温空调。红色的仪表灯光是从马自达6开始的特色,又是一个让人联想到宝马的设计。

三个大圆形仪表,跑车气氛浓郁。留意它的转速表3000rpm和速度表的80km/h都只位于左下角,可见这仪表不是为一般日常驾驶而设计的。后面的试车表现会证实这一点。

以真皮和镀铬构成的档杆,设计和做工都很精致。档位准确,行程适中,手感充盈但稍稍偏重,操作起来有乐趣,感觉比较“男人”。

浅内饰的版本也使用了黑色方向盘和中控台,不过驾驶的专注感已明显不及全黑车厢。

10.中控台

中控台最上面是一个细横条的显示屏,里面包括了音响、空调和时间信息。白天它有红色的背景光,晚上(亮起车灯后)则会变成白色。

下面是内嵌式6碟的原装音响。上面一排是AM/FM/CD开关,中间的圆形按钮是总开关,音量和音质旋钮在下面两边,其它按钮也整齐清晰易用。由于是内嵌式设计,不能轻易换装音响主机,不过这套音响音质相当出色,绝大部分人都不必自行升级了。

再往下是空调。左右两个大旋钮分别是风量和温度,中间是圆形分布的出风模式选择按钮,每种模式(例如对着脸吹还是吹脚还是同时上下吹)对应一个按钮,用起来比一般车的轮转式切换更方便。

舒适型的音响虽然不是豪华型的6碟而只是单碟,不过面板设计跟豪华型是完全相同的。区别只有下方的手动旋钮式空调而已。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结合了风格和易用于一身的中控台。虽然没有什么桃木、金属面板之类的花哨,但红黑的色调反而显得不落俗套。

11.前后座椅

两张前排座椅的样子也很跑车化,靠背宽厚,对肩部的包裹尤其好。头枕是大型的,能够托着整个头部,一般也不用作调整。顶级版的驾驶座为电动八向可调。

黑色的真皮质感还算不错,中间部分为打孔透气式。虽然如此,试车时候坐久了还是觉得有点热。

后座的乘坐感比预料中要好,座椅形状贴身,头枕也够高。中间的位置也有可调头枕和三点式安全带,但中央地台有凸槽,虽然不算太高(比很多欧洲同级车要好),但坐中间乘客无可避免还是要“劈腿”而坐。

舒适型采用浅色的布质座椅,面料不算高级,但比全黑座椅观感要清爽一些。座椅感觉比真皮版要软,后座较短的座垫对大腿的承托略感不足。

12.前后空间

马3外形虽然紧凑,但车厢空间总体上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车厢观感虽短,但入座后头部空间却比很多同级车更加充足,前后座都没有顶头之弊,这与坐姿较低有一定关系。全黑的内饰确实有点压抑,但浅灰色的顶棚增加了车厢上半部的开扬感。

相比之下,浅内饰的车厢空间开扬感确实更好,就看你要深沉的运动,还是轻松的生活了。

13.储物空间

中控台上有有盖的杯架,中央手枕下面是两层的储物箱,相当实用。不过这个部位的塑料质感很硬,显得档次一般。

门壁板的设计也很周到,下面的储物格前端还有一个杯座,用来放高瓶身的矿泉水瓶最合适。这样的杯座四个车门都有,加上中控台上的杯架,全车共有6个杯架。

手套箱的设计比较特别,里面非常深(图中一个大大的佳能白镜头也能完全放进去),外面的盖子内壁也有一个凹坑可容东西。它容积虽大,但拿取物品其实不大方便。而且没有我们期待的空调风口(可以用来制冷饮料)。

14.尾厢

不过,马3的尾厢大小就让我们有点失望了。上图可见,由于它的车尾实在短,尾厢内两侧的空间都被后轮拱占据了,而且它的尾厢地台也出奇的高,造成整个尾厢看起来颇小。厂方公布的容积有412升,但以今天的三厢车标准来说是挺小的了。

后排座椅可以轻易地4/6分割放倒,能放一些长东西。

打开地台盖板,里面是全尺寸的备胎,但装在铸铁的轮圈上,也就是说如果爆了胎,换上备胎不会影响行驶,但还是要找时间去修车店装回原来的轮圈,否则就太难看了。

注意尾厢盖是用油压挺杆的,里面也有吸引的内衬。再看看下一张……

15.发动机

很奇怪的是,发动机舱盖并没有采用油压挺杆。也许车厂的解释可以是:马3这样的汽车并不需要经常维护。事实应该也是这样。不过发动机盖内侧也没有隔热吸音垫,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试车中发现这台2.0L发动机的高转噪音还是挺明显的。

这台马自达2.0升发动机带有S-VT可变气门正时、VIS可变进气歧管、VTCS可变涡流控制等不少新技术,并采用了电子油门。4000~5000rpm是它最佳的出力区间,逼近5000rpm时声音开始显著增大,声线雄壮,很有跑车感。与同门表兄福克斯2.0的发动机相比,马自达3这台2.0机器的中高转更加结实有力,是一款更具跑车个性的发动机。

16.轮圈与轮胎

轮胎用的是固特异NCT5,一款抓地力很强的中级车轮胎,这是马自达3对操控性能的坚持,需知道大部分同价位车型都已改用装车价格更便宜的韩国品牌轮胎了。205/55R16的尺寸对马3 2.0来说也相当适中。不过这款胎的缺点是路噪偏大,试车中我们发现马3的路噪确实比较滋扰,它的底盘看来还是压不住这套胎的噪音。

前后轮都采用碟刹,制动的反应、效能都十分理想。

17.驾驶感受:手动挡

马3的手动变速箱采用了很大的主减速比(俗称“尾牙”),这种设定有利于加速,但需要较频繁地换档,而且油耗也会偏高。它以5挡100km/h行驶时对应的转速是3000rpm,是一般1.3升手动档小车的数字,但马3是一台2.0的车子,说明它并没有从降低油耗、经济实用的角度去设定齿比,而是以增强加速表现、追求运动感为目的。

从静止直达160km/h的整个过程,这台马3 2.0MT的推背感持续不断,毫不拖泥带水,发动机的轰鸣声也充满战斗感,能带给你开手档车的真正乐趣。不过离合器踏板有相当的重量感,市区堵车时左脚的劳动强度不低。

开着手动挡的马3 2.0在连续弯路上激烈操驾时,它轻巧敏锐的方向盘、粗壮沉实的档杆、眼前三个大大的圆形仪表,以及过弯时车身的低重心、车架的刚强感、敏捷的油门响应,都能让你找到驾驶RX-8的感觉。

18.驾驶感受:自动挡

应该说,2.0升发动机用在小巧的马自达3身上,满足了“大马拉小车”的标准。在之前试驾5挡手动版本时,我们已经对它持续不断的加速力有所领会。再试4挡自动变速版,本以为只有4个前速的自动变速箱会局限它的性能发挥,但实际表现却令人兴奋。首先这台变速箱的内部阻力就不大,中低速驾驶时换档比较顺滑,油门反应也算直接,没有滞后感。持续加速时,由于它只有4个挡,每挡的转速攀升过程更长,力量涌现的感觉更清晰,每次逼近高转速时都有一个力量和声音的小高潮,给驾驶者很强的感观刺激。必须一赞的是变速箱的手动模式十分好用,加减挡的服从性很高,到达红区时又不会自动升档,因此以手动模式加速时,拉高转十分听话,加速很是爽快。

总的来说,这款马自达3 2.0AT在日常路面驾驶时,动力不错,但不至于给人深刻印象。只有在刻意大脚油门,或者干脆用手动模式催逼转速时,才会体会到它确实不寻常的运动潜能。

19.悬挂与行车表现

我们说过多回:运动化——甚至跑车化是马自达3的设计方向,它主要是通过出色的车架基础构造来达到目的的。马3的底盘和福克斯、沃尔沃S40属同一平台,前后悬挂全独立并有副车架,在同级车中是相当精密的,转向也采用了高级的电子控制液压助力方式。马3的悬挂设定是国内同级车中最硬的,转向的虚位也出奇的小,加上小巧的身段,日常驾驶灵活爽快,激烈攻弯更是精准、扎实,能表现出“小跑车”的强大功力。

硬悬挂对于乘坐感难免有些负面影响,日常马路上行车时会将减速带或路面坑洼接缝等的震动十分直接地传到车厢,不过尽管震动有些生硬,车身刚性感觉还是很强。高速碾过路桥接驳位时,硬朗的悬挂伸缩量也很小,车子容易被“抛”起来,因此在150km/h后(马3 2.0很容易达到这个速度)就要把紧方向了。不过紧急切线时的准确性以及车身的稳定感,确实要比一般的同级车要好。

它的固特异NCT5轮胎路噪偏大,这也中正了马3底盘的弱项——隔音降噪不足,行经不平滑的路面就会听到很明显的底盘噪音,路面的变化也感觉得清清楚楚。虽然这可以被解释为“运动化表现”,但还是给乘客一种不够厚实完善的感觉。(实际上它的车架和底盘是十分厚实的,只是隔音降噪的设施不足)

因此,尽管采用相同的平台,但马3的乘坐感与福克斯有很大的不同,它抚平烂路的能力明显不如福克斯。其实它的悬挂设计依然是一流的,问题只是出在弹簧和减震器的设定上。马3的超硬悬挂换来的是扎实准确的过弯表现,但却大大牺牲了舒适性。

本文【评价长安马自达3及其配置如何?】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