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天悯人是啥意思】“悲天悯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世间苦难深感同情,心怀仁爱。它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社会的忧虑,也体现了对他人的怜悯与关怀。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色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悲天 | 对天地间万物的哀伤与感慨,表达对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
悯人 | 对他人痛苦的同情与怜惜,体现仁爱之心 |
整体含义:指对天地间的苦难感到悲伤,对人间的疾苦充满同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境界。
二、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虽未直接使用“悲天悯人”,但思想基础一致 |
发展 | 在后世文学中逐渐演化为一个独立的成语,常见于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中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如医生、教师、志愿者等 |
三、用法举例
句子 | 解析 |
他一生致力于公益事业,真是悲天悯人。 | 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 |
这位作家的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精神。 | 强调作品中体现出的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
老师总是对学生充满悲天悯人的情怀。 | 形容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同情怜悯、仁心仁术、悲悯之心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铁石心肠、自私自利 |
五、总结
“悲天悯人”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和精神境界。它强调的是对世界的关注、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人苦难的共情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更要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整体福祉。
结语:
“悲天悯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怀,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仁”的核心思想。它不仅是古人对世界的思考,也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