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强中干的含义】“外强中干”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表面看起来强大、强硬,但实际上内部虚弱、没有实力。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人或事物时,强调表里不一的现象。
一、成语释义
- 字面意思:外(外表)强(强壮),中(中间)干(干枯、空虚)。
- 实际含义: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很强硬,但内在却缺乏真正的实力或底气。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君无日不讨,其臣无日不战,故能以寡胜众,以弱胜强。今吾子之言,若此,则是外强中干也。”
- 现代用法:多用于描述人或组织的表面强大与内在虚弱之间的反差。
三、常见用法示例
句子 | 解析 |
他虽然在外人面前耀武扬威,其实是个外强中干的人。 | 表面上强硬,实则内心胆怯。 |
这家公司看起来财大气粗,其实外强中干,财务状况堪忧。 | 表面强大,实则内部有问题。 |
对方看似气势汹汹,实则是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 表面强势,实际实力不足。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外柔内刚、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内强外弱、表里如一、实力雄厚 |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外强中干 |
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含义 | 表面强大,实际虚弱 |
用法 | 描述人或事物表里不一的情况 |
示例 | “他虽外表强硬,实则外强中干。” |
近义词 | 色厉内荏、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实力雄厚、表里如一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外强中干”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成语,更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形象概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避免成为“外强中干”的人,做到内外一致、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