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问答 >

圐圙词语解释是什么

2025-07-25 21:58:41

问题描述:

圐圙词语解释是什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5 21:58:41

圐圙词语解释是什么】“圐圙”是一个在汉语中较为少见的词汇,尤其在北方方言中使用较多。它原本是蒙古语“kulan”的音译,意为“圈起来的地方”,常用来指代一种围栏或围墙,用于圈养牲畜、保护农田或作为某种区域的边界。

以下是对“圐圙”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内容
拼音 kū lüè
来源 蒙古语“kulan”,音译为“圐圙”
基本含义 指围起来的区域,如牧场、农田、圈养地等
使用范围 主要见于中国北方方言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文学作品或地方文化中
相关词语 圈地、围栏、栅栏、篱笆

二、词语背景与文化意义

“圐圙”一词源于游牧文化,反映了古代牧民对土地和牲畜的管理方式。在草原上,牧民常常会用木桩、石头或树枝围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用来放牧牛羊,防止牲畜走失或受到野兽侵袭。这种围栏就被称为“圐圙”。

在一些地方,“圐圙”也用来形容一个封闭的小区域,比如某个村庄周围的防护带,或者某一特定功能区的边界。因此,这个词不仅具有地理意义,还带有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意味。

三、使用示例

1. 农村场景:

“他家的圐圙里养着十几头羊,每天早上都要去喂食。”

2. 文学描写:

“远处的圐圙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3. 地方文化:

“在我们这儿,‘圐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称呼,代表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四、总结

“圐圙”是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词语,主要出现在中国北方的方言中。它原本是指一种围栏或封闭区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传统农业和牧业的生活方式。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地方文化和文学作品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果你在阅读或写作中遇到这个词语,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必要时可结合地方背景进行理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