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窟的简介】吴哥窟(Angkor Wat)是柬埔寨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之一。它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是高棉帝国时期的皇家寺庙,建于12世纪初,由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下令建造,以供奉印度教神祇毗湿奴。吴哥窟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东南亚文明的重要象征。
吴哥窟简介总结
吴哥窟是高棉王朝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融合了印度教与佛教文化,展现了古代高棉人的建筑智慧与艺术成就。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如今,吴哥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吴哥窟关键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吴哥窟 |
英文名称 | Angkor Wat |
所在国家 | 柬埔寨 |
所在城市 | 暹粒省 |
建造时间 | 12世纪初(约1113–1150年) |
建造者 | 高棉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 |
建筑风格 | 高棉建筑风格,融合印度教与佛教元素 |
建筑用途 | 宗教寺庙(最初为印度教,后转为佛教) |
规模 | 世界最大宗教建筑之一,占地约162.6公顷 |
特点 | 五座中央塔楼象征须弥山,护城河环绕,浮雕壁画丰富 |
文化意义 | 东南亚古代文明的象征,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 |
现状 | 旅游胜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部分区域仍在修复中 |
吴哥窟不仅是一座建筑奇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见高棉帝国昔日的辉煌,也提醒我们保护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