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而内荏是什么意思】“色厉而内荏”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意思是外表强硬、态度严厉,内心却软弱无能。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厉害、很有气势,但实际上内心胆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色厉而内荏”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表现,常见于一些人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但实际能力或胆量并不足以支撑这种表现。这种现象在职场、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往往会导致信任危机或人际关系紧张。
成语解析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色厉而内荏 |
出处 | 《论语·阳货》 |
字面意思 | 面容强硬,内心柔弱 |
比喻意义 | 表面强硬,内在虚弱;外强中干 |
使用场景 | 描述某些人言行不一、虚张声势、缺乏实力的情况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批评或形容他人,带有贬义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装模作样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内外一致、真才实学 |
实际应用举例:
- 职场中:某位领导在会议上对下属严厉指责,但在私下却不敢承担决策责任,这就是“色厉而内荏”的表现。
- 生活中:有人在公众场合表现得非常自信,甚至咄咄逼人,但一旦遇到真正的问题就退缩,这也属于“色厉而内荏”。
总结:
“色厉而内荏”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它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只看表面行为,更要关注其内在品质和真实能力。只有做到内外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