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逶迤意思是什么】“虚与逶迤”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说话或做事时态度不明确、含糊其辞,或者在处理事情时故意拖延、推诿责任。这个成语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直接面对问题、回避矛盾的行为。
以下是对“虚与逶迤”一词的详细解释和分析: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虚与逶迤 | xū yǔ wēi yí | 表面应付,不认真对待;指人态度敷衍、含糊其辞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虚与逶迤,以避其锋。” | 多用于批评他人办事不力、态度消极 |
二、词语来源
“虚与逶迤”最早见于《左传》,原意是指在军事上故意示弱、退让,以避开敌人的锋芒。后来引申为人在处理事务时,不正面应对,而是采取一种模棱两可、拖延的态度。
三、常见用法
1. 形容人态度不端正
例句:他总是虚与逶迤,从不正面回答问题。
2. 形容办事效率低
例句:公司内部存在虚与逶迤的现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3. 批评官僚作风
例句:这种虚与逶迤的工作作风,严重影响了群众的信任。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搪塞应付、推诿扯皮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迎难而上、积极应对 |
五、使用建议
“虚与逶迤”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表达,适合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尤其在批评或反思某些不当行为时使用。但在日常口语中,可以用更通俗的说法代替,如“打太极”、“绕圈子”等。
六、总结
“虚与逶迤”是一个具有较强批判意味的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问题时采取回避、拖延或敷衍的态度。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不负责任,也可能影响团队合作和工作效率。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虚与逶迤”的行为,做到诚实、果断、积极应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