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原意是说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争斗(阋于墙),但面对外部的侵犯时,却能齐心协力共同抵御。这句话常被用来比喻内部虽有矛盾,但在面对外敌或困难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这一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与团结的传统价值观,也反映了在逆境中凝聚力量、共渡难关的精神内涵。它在现代语境中常用于强调团队合作、家庭和睦以及国家民族之间的团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原指兄弟之间虽有争执,但在外敌入侵时仍能团结一致。后引申为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即使内部存在分歧,也能暂时放下矛盾,共同应对。该成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尤其在危机时刻更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棠棣》 |
原意 | 兄弟在家中争斗,但面对外敌时能团结一致 |
引申义 | 内部虽有矛盾,但对外应团结一致 |
使用场景 | 强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情境 |
精神内涵 | 团结、忍让、共同抵御外敌 |
现代应用 | 家庭、团队、国家等集体面对挑战时的凝聚力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华文化中重视亲情、团结的价值观 |
通过理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古文的深意,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更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层面,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