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解释】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一诗。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与忠诚,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三顾频烦”指的是刘备三次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也反映出诸葛亮的才智非凡。“天下计”则指诸葛亮为蜀汉制定的战略规划和治国方略,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两朝开济”是指诸葛亮辅佐了刘备和刘禅两位君主,在蜀汉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老臣心”则是形容诸葛亮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精神,体现了他对国家和君主的无私奉献。
整体来看,这句诗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评价,也反映了古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风貌。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背景 | 体现内容 |
三顾频烦 | 刘备多次亲自拜访诸葛亮 |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三顾茅庐 | 表现刘备求贤若渴,诸葛亮才智出众 |
天下计 | 诸葛亮为蜀汉制定的战略与治国之策 | 《隆中对》及诸葛亮治国实践 | 展示其远见卓识与政治才能 |
两朝开济 | 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助蜀汉兴盛 | 蜀汉建立与延续时期 | 体现其在不同时期对国家的贡献 |
老臣心 | 诸葛亮忠心耿耿、尽心尽力的精神 | 杜甫《蜀相》全诗情感基调 | 表达对诸葛亮忠诚与奉献的赞美 |
三、结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仅是对诸葛亮个人生平的写照,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形象的典型代表。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