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指的是什么】“天龙八部”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术语,最初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来描述八种具有神力、护法或扰乱世间的非人存在。在后来的文化传播中,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尤其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使其成为大众熟知的词汇。
一、
“天龙八部”原为佛教中的八种神异生物,包括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性与职能,有些是护法神,有些则带有破坏性。在佛教文化中,它们被视为众生中的一部分,象征着不同的欲望与执着。
在现代文化中,“天龙八部”最著名的引用来自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小说以这八个神秘的存在为背景,构建了一个充满江湖恩怨与命运纠葛的故事世界。因此,“天龙八部”也常被引申为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命运交织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名称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特性与职能 |
天 | 天众 | Deva | 神灵,享乐,守护佛法 |
龙 | 龙众 | Nāga | 水神,威力强大,护法者 |
夜叉 | 夜叉众 | Yakkha | 威猛、凶恶,有时为护法,有时作乱 |
乾闼婆 | 乾闼婆众 | Gandharva | 乐神,擅长音乐,供养佛 |
阿修罗 | 阿修罗众 | Asura | 战斗之神,好争斗,有神通但不善 |
迦楼罗 | 迦楼罗众 | Garuda | 金翅鸟,食龙,象征力量与威严 |
紧那罗 | 紧那罗众 | Kinnara | 半人半鸟,善音乐,护法者 |
摩呼罗迦 | 摩呼罗迦众 | Mahoraga | 大蟒蛇,镇守佛法,护法者 |
三、延伸说明
虽然“天龙八部”最初是佛教术语,但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尤其是金庸的作品中,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小说《天龙八部》以“天龙八部”为名,讲述三位主角——乔峰、段誉、虚竹——的命运交织,展现了江湖中的爱恨情仇、忠义与背叛。
因此,“天龙八部”不仅是一个宗教概念,也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代表复杂的人性与命运。
如需进一步了解“天龙八部”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变,可参考佛教典籍或金庸小说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