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以委蛇是什么意思虚以委蛇成语相关典故】“虚以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表面上敷衍、应付,不认真对待某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虚 | 表面的、虚假的 |
以 | 用 |
委蛇 | 同“逶迤”,形容曲折、拖延 |
整体解释:
“虚以委蛇”原意是用虚假的态度或敷衍的方式应对,表示对事情并不认真对待,只是表面应付。
二、成语来源与典故
“虚以委蛇”最早见于《庄子·应帝王》:
>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但真正完整的出处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的: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乎?”
虽然没有直接出现“虚以委蛇”,但后世文人常用此语表达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
后来在《汉书·东方朔传》中也有类似用法:
> “虚以委蛇,而不实其言。”
意思是说,表面上答应别人,实际上并不真心去做。
三、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领导布置任务,下属只是虚以委蛇,没有实际落实。 |
人际关系 | 对朋友的请求,只是虚以委蛇,没有给予实质帮助。 |
商业往来 | 与客户沟通时,只做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搪塞、推诿、应付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全力以赴、脚踏实地 |
五、总结
“虚以委蛇”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人的观察与表达,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表面功夫、虚假应对现象的批评。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真诚与责任感,避免流于形式。
成语 | 虚以委蛇 |
拼音 | xū yǐ wēi yí |
出处 | 《史记》《汉书》等 |
含义 | 表面应付,不认真对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态度不端正的行为 |
情感色彩 | 贬义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