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仇敌忾造句】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成语“同仇敌忾”常用于表达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或困难的精神状态。它强调的是集体的愤怒与决心,适用于描述国家、民族、团队等群体面对外敌或挑战时的统一行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同仇敌忾”的总结说明,并附上一些实用的造句示例。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同仇敌忾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释义 | 共同仇恨敌人,充满愤怒的情绪。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
出处 | 《左传·文公四年》:“同仇敌忾,以攻王之不德。”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 |
二、使用场景
- 国家或民族面临外来侵略时:如战争、殖民压迫等。
- 团队或组织面对共同挑战时:如企业应对危机、社团解决困难等。
- 个人面对不公或压迫时:如社会不公、欺压行为等。
三、造句示例
句子 | 使用说明 |
面对侵略者的入侵,全国人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 描述国家层面的团结抗敌。 |
在公司遭遇危机时,员工们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渡过难关。 | 表达团队合作精神。 |
这群年轻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同仇敌忾,纷纷走上街头表达抗议。 | 用于描述社会事件中的集体情绪。 |
他看到同胞受难,心中燃起同仇敌忾的怒火。 | 强调个人情感与集体意识的结合。 |
老师鼓励学生们要像历史上那些英雄一样,面对困难时同仇敌忾。 | 用于教育或激励语境中。 |
四、注意事项
- “同仇敌忾”通常用于正式或庄重的语境,不适合口语化表达。
- 使用时要注意搭配对象,避免滥用在无关的场合。
- 它强调的是“共同敌人”或“共同目标”,不能随意用于描述普通矛盾。
通过以上总结与示例,相信大家对“同仇敌忾”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写作中,合理运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气势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