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汉语大词典】《崇高汉语大词典》是一部旨在系统整理和诠释“崇高”这一概念在汉语文化中的多重含义与历史演变的学术性工具书。该词典不仅收录了“崇高”的基本释义,还涵盖了其在哲学、文学、宗教、美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崇高”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本书为研究者、学者及语言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一、
《崇高汉语大词典》以“崇高”为核心词汇,从语言学、文化学、哲学等多角度出发,全面梳理了“崇高”一词的历史演变、语义变化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涵盖词语来源、经典文献引用、现代用法、相关术语解释等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此外,该词典还特别关注了“崇高”在儒家、道家、佛教等思想体系中的体现,展现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远影响。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崇高”在西方哲学(如康德、黑格尔)中的对应概念,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对比与交融。
二、核心内容表格
模块 | 内容概要 |
词语起源 | “崇高”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文献,原指高耸、高远之意,后逐渐引申为道德、精神层面的高度。 |
语义演变 | 从最初的物理高度,发展为道德、审美、哲学层面的抽象概念,具有多层次的内涵。 |
文化内涵 | 在儒家思想中,“崇高”常与“仁”、“义”相联系;在道家则强调自然、无为的崇高境界。 |
哲学意义 | 康德认为“崇高”是人类理性对无限的敬畏,黑格尔则将其视为绝对精神的体现。 |
文学应用 | 古代诗词、散文中常用“崇高”形容人格、志向或自然景观,如杜甫、苏轼等诗人的作品。 |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崇高”多用于形容高尚的品德、伟大的事业或崇高的理想。 |
相关术语 | 包括“伟大”、“神圣”、“庄严”、“壮丽”等近义词,以及“卑微”、“庸俗”等反义词。 |
附录 | 包含“崇高”相关古籍索引、现代文献目录、中外比较研究资料等。 |
三、结语
《崇高汉语大词典》不仅是一部语言工具书,更是一部文化解读之作。它通过对“崇高”一词的深入剖析,展现了汉语文化中对精神高度的追求与赞美。无论是对语言研究者,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