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克相关的成语掊克相关的成语是什么】“掊克”一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掊克于民,而皆取其财。”意思是剥削、压榨百姓。在古代文献中,“掊克”常用来形容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虽然“掊克”本身不是一个成语,但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词语往往也带有类似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与“掊克”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成语及解释:
成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来源 |
剥削压迫 | bō xuē yā pò | 指对他人进行经济或权力上的压榨 | 现代汉语常用表达 |
横征暴敛 | héng zhēng bào liǎn | 指强行征收苛捐杂税,残暴地掠夺百姓财物 | 《明史·食货志》 |
贪官污吏 | tān guān wū lì | 指贪婪的官员和腐败的官吏 | 古代文献常见用法 |
草菅人命 | cǎo jiān rén mìng | 把百姓的生命看作草芥一样轻视 | 《汉书·贾谊传》 |
诛求无度 | zhū qiú wú dù | 指无节制地索取、勒索 | 《后汉书·王符传》 |
惟利是图 | wéi lì shì tú | 只顾追求利益,不顾道义 | 《左传·成公二年》 |
为富不仁 | wéi fù bù rén | 富裕的人没有仁德之心 | 《孟子·滕文公上》 |
这些成语大多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官吏腐败、人民受苦现象的批评,与“掊克”的主题密切相关。虽然“掊克”不是成语,但它所体现的剥削与压迫思想,在古代文学和历史记载中有着广泛的体现。
总结:
“掊克”虽非成语,但与其含义相近的成语如“横征暴敛”、“剥削压迫”等,均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百姓的残酷压榨。这些成语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现代人理解古代政治和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