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指的是什么】“落霞与孤鹜”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话描绘的是秋天傍晚时分,夕阳余晖映照下的天空和一只孤雁飞翔的画面。其中,“落霞”指的是晚霞,“孤鹜”则指孤独的野鸭,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壮丽而略带寂寥的意境。
一、
“落霞与孤鹜”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表现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孤独情感的交融。在《滕王阁序》中,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从字面意义来看:
- 落霞:指傍晚时分的云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的短暂。
- 孤鹜:指独自飞翔的野鸭,寓意孤独、独立或漂泊无依。
二者结合,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画面,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深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象征意义 | 文学作用 |
落霞 | 晚霞、夕阳 | 时间的流逝、美丽的短暂 | 增强画面感,渲染氛围 |
孤鹜 | 孤独的野鸭 | 孤独、独立、漂泊 | 表达情感,增加意境深度 |
总体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自然美景与孤独情感的融合 | 构建诗意场景,引发联想 |
三、结语
“落霞与孤鹜”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古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它通过简单的意象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内涵,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艺术特色。在现代阅读中,这一句依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