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首蹙额基础解释是什么】“疾首蹙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痛苦、不满或忧虑而表现出的面部表情。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和正式写作中偶尔会被使用,用来生动地描绘人物的情绪状态。
一、成语基础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疾首蹙额 |
拼音 | jí shǒu cù é |
出处 | 《战国策·齐策》:“民之疾首蹙额而不敢言者,国之残也。” |
字面意思 | “疾首”指头痛,“蹙额”指皱眉;合起来表示因痛苦或不满而头痛、皱眉的表情。 |
引申含义 | 形容因痛苦、不满、忧虑或愤怒而表现出的极度不适或情绪低落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描述人物在面对困境、压迫或不满时的心理状态。 |
近义词 | 面如土色、愁眉苦脸、心烦意乱 |
反义词 | 喜笑颜开、神采飞扬、心旷神怡 |
二、成语用法示例
1. 文学描写: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疾首蹙额,久久不能言语。”
—— 表现出对事件的震惊与无奈。
2. 社会评论:
“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许多人早已疾首蹙额,却无力改变现状。”
—— 描述普通人在现实中的压抑状态。
3. 历史典故:
《战国策》中提到:“民之疾首蹙额而不敢言者,国之残也。”
—— 指出百姓因不满统治而沉默,是国家衰败的表现。
三、总结
“疾首蹙额”是一个较为文雅的成语,强调的是情绪上的痛苦与外在表现的结合。它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情感状态,也可以用来反映社会环境下的普遍心理压力。虽然现代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写作、文学分析或历史研究中仍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意义及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中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