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定词语意思是什么】“绥定”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正式文体中。其含义较为特殊,常用于描述一种安定、安抚的状态或行为。下面将对“绥定”的含义进行详细解析,并以表格形式总结其基本用法与出处。
一、词语解释
“绥定”由“绥”和“定”两个字组成:
- 绥(suí):本义为安抚、安顿,引申为安定、平息。
- 定(dìng):意为稳定、确定、安定。
合起来,“绥定”表示通过某种方式使局势、人心或状态趋于稳定,达到安宁的状态。它多用于描述在动荡之后恢复秩序,或对民众进行安抚,使其安心。
二、常见用法及语境
用法 | 释义 | 示例 |
动词 | 表示安抚、使安定 | “朝廷遣使绥定边疆。” |
名词 | 指安定的状态 | “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绥定。” |
形容词 | 描述稳定的局面 | “绥定之局,久而弥坚。” |
三、出处与文献引用
文献来源 | 出处 | 释义 |
《左传》 | “绥定诸侯。” | 意为安抚并安定诸侯。 |
《史记》 | “绥定四方。” | 指平定四方,使国家安定。 |
古代诏书 | “绥定民心,以安社稷。” | 强调安抚民众,维护国家稳定。 |
四、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绥定”已较少单独使用,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正式公文中。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语境下仍具有一定的表达效果,尤其在强调“安抚”与“稳定”时。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名词/形容词 |
含义 | 安抚、安定、稳定 |
常见用法 | 安抚民众、稳定局势 |
出处 | 《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 |
现代使用 | 较少,多用于正式或文学语境 |
综上所述,“绥定”是一个带有古典色彩的词语,主要表达通过安抚手段使局势或人心趋于稳定。在理解其含义时,需结合具体语境,以便准确把握其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