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蔚来汽车在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正式发布旗下首款量产车型——蔚来ES8,售价44.8-54.8万元。其中,“创始版”车型先期仅发售1万辆,并将于2018年3月交付。在经历了乐视汽车等波折后,造车新势力终于推出一款接近量产的重磅车型。这个车型能否成功,对于电动车市场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
作为所谓的”独角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目前融资规模最大的汽车新玩家,蔚来汽车自诞生以来聚焦和争议不断。蔚来ES8、蔚来ES6等未卖先火。虽然产品交付时间一再跳票,但并未影响蔚来汽车一轮轮的割韭菜。
对于蔚来汽车的未来到底如何,老王兴趣不大,只有一个态度:旗帜鲜明地反对蔚来ES8以及蔚来ES6上市销售,理由如下:
汽车因其产业链特点,是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的重点产业。汽车因其直接涉及老百姓的重大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所有国家都属于严格监管的工业产品。为此,改开以来,我国出台并不断修订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起到了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作用。
如果允许蔚来ES8这类产品上市,将对汽车产业现有管理体制带来极大冲击。
蔚来ES8是江淮代工。汽车代工生产,之前并非没有:神龙汽车代工风神、长安铃木代工长安等等。遍览现有汽车代工,委托方和受托方两者之间有着很多共同点和相关性:都具有代工产品的生产资质、双方有一定的资本关系等。
对于汽车代工,并没有相关明文规定。参照摩托车代工管理政策(发改办产业[2006]876号),对于委托双方,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双方都具有企业和产品的生产资质。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只有双方都是经过认证的正规企业,才能确保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整个大制造环节的可靠性,以及责任的可追溯。
如果蔚来ES8上市销售,可能对现有汽车产业管理体系带来的破坏是:造车真的还需要资质吗?现有所有关于造车的管理制度,是否都可以被“绕道而行”?
蔚来汽车,未取得汽车生产资质,工厂都没有,研发是否有?多大规模?什么水平?质量管理体系又是如何?售后保障能力呢?一系列的疑问,只有厂家的宣传信息,未经过任何权威机构的权威审核和认证。
这样一个公司,搞了一个汽车产品,找一个有资质的汽车厂代工,产品就可以上市。是否意味着,以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都可以这样干?所谓的行业投资和生产准入管理制度还有什么意义?国家发改委正在征求意见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提高准入标准又有什么意义?
除了准入,蔚来ES8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是应该找蔚来还是江淮负责?是由江淮还是蔚来进行赔偿和召回?如果由蔚来召回,是否符合汽车召回管理制度的规定?如果按规定由江淮来召回,蔚来是否已经和江淮谈好,并已提前划拨给了江淮一大笔召回准备金?江淮只负责整车生产环节,设计、研发、配套、销售、售后都是蔚来操盘,他们两者之间的责任划分能否明确划分?
如果这个口子一开,请问,全国大大小小1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上千家改装车企业,如何整合?活不下去的小车企完全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了:坐等几百家造车新势力的其中一家或几家上门,干代工生意就可以了嘛!造车新势力也不必担心准入、资质这些问题了,找个活不下去、有资质的小厂家,都不用收购,给点代工费就可以了嘛!
李书福说,原来造汽车需要几十亿的资金就够了,现在要想玩儿汽车,并活得下去,资金规模得需要上千亿。
对于蔚来汽车啥都想干,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到无限的生态这种“乐视生态”玩儿法,老王一直觉得玄乎。但那都无所谓,说不定人家真玩儿转了呢?或者玩儿不下去了也无所谓,因为除了投资者,蔚来上上下下的管理者和员工,超高的薪水起码也拿足了。
老王只是一直认为蔚来ES8的代工生产模式不合适,口子一开,给了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眼看要活不下去的小厂家一个新的活路,也给了新的造车资本一个随意进出的“方便之门”,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充分保护,对于行业整合也非常不利,进而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做强。
今天,看到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的相关说明,老王觉得,为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计,蔚来ES8代工生产上市的口子千万不能开。为此,老王才在此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蔚来ES8上市销售。
当然,如果蔚来汽车能够牛X到就此推动汽车行业管理制度重新设计来适应它的发展,就当老王本文所说全为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