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的穿山甲物种——穿山甲(Manis mysteria),是已知的第九种穿山甲物种,也是第五种亚洲穿山甲物种。
穿山甲是穿山甲科、单型穿山甲目的哺乳动物。
目前已确认现存八种穿山甲:四种亚洲穿山甲属于穿山甲属,四种非洲穿山甲属于Phataginus属和Smutsia属。
穿山甲是夜间活动的,生活在空心树或洞穴中,具体取决于物种。
这些动物也被称为有鳞食蚁兽,因为它们喜欢用长舌头捕捉食物(蚂蚁和白蚁)。
穿山甲有巨大的保护性角蛋白鳞片,其材质类似于手指甲和脚趾甲,覆盖着它们的皮肤。它们是已知的唯一具有此功能的哺乳动物。
它们往往是独居动物,只在交配时才会相遇并产生一窝一到三个后代,它们会饲养这些后代大约两年。
“穿山甲被认为是世界上偷猎和贩运最严重的野生哺乳动物,”云南大学研究员李宇和同事说。
“人们对穿山甲肉作为奢侈食品和鳞片作为传统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过度捕捞,导致穿山甲濒临灭绝。”
“2014 年之前的十年里,超过一百万只穿山甲被偷猎。”
2015 年对香港没收的走私穿山甲鳞片进行的基因分析表明,存在着第五种未被识别的亚洲穿山甲物种。
“科学家最近发现,2012 年和 2013 年期间在香港没收的 27 个穿山甲鳞片的 mtDNA 单倍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谱系,无法归属于四种亚洲穿山甲物种中的三种,即马来穿山甲、中国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或任何非洲穿山甲。穿山甲,”作者解释道。
“他们提出,这些单倍型要么来自亚洲菲律宾穿山甲(他们的研究没有包括在内),要么来自马来穿山甲的未知谱系,要么来自推定的穿山甲物种。”
在他们的研究中,于博士和合著者分析了 2015 年和 2019 年在中国云南两次没收的六块穿山甲鳞片。
与所有其他已知穿山甲物种相比,这些样本与先前确定的两种 mtDNA 单倍型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为了验证新物种的情景,研究人员对代表所有先前公认的穿山甲物种和神秘新物种的138个穿山甲个体的鳞片特征和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全面调查。
其中九十八个全基因组序列是新生成的。
他们说:“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这种神秘物种代表了一个单独进化的穿山甲谱系,其人口历史与所有其他公认的穿山甲物种不同。”
大约 505 万年前,这一神秘的谱系从菲律宾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中分化出来。
它被命名为穿山甲,成为第九种已知穿山甲物种或第五种亚洲穿山甲。
科学家们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对该模式标本的正式描述,但我们对所有穿山甲物种的鳞片特征和DNA的比较分析表明,这个神秘的新物种属于亚洲穿山甲属穿山甲。 ”
“考虑到穿山甲面临的贩运压力,需要尽快进行分类学,我们暂将其命名为Manis mysteria(亚洲神秘穿山甲)。”
“未来,正式的分类学描述和命名将需要发现整个动物和模式标本。”
“需要对形态学进行更精确和深入的分析,例如形态测量学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有关研究结果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